大學之道隱藏的靈性面

王淑英 博士  

中國先秦以前的教育是六歲起, 因稱之為小人所以教《小學》,到了十五歲,童子要變成大人了,開始教《大學》, 就是教成
人之學。《大學》教導如何做人, 或是做君子, 幾千年來眾多在古聖先賢身體力行下, 留下諸多寶貴的詮釋, 是中國德性與靈性教
育重要經典, 可說是中國的聖經。

《大學》是中國文化中內聖外王之學, 有三綱, 八目;前四目,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內聖),而後三目,齊家、治
國、平天下是「外治」(外王) , 修身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

大學之道的前四目, 格物、致知是個人探究一個人的道德信念與認知, 格物是格除心中之惡, 也就是處理榮格所說我們每個人都
有的陰影(Shadow), 致知是致良知”, 是認識我們的真實本性良知,誠意正心是整合內心各種感受與情緒, 誠意是作真實的自己
的過程, 正心是讓自己的”心智”回到不受情緒波動的”當下”()的安靜狀態,《大學》中說的「定、靜、安、慮、得」正是具體的
次第描述, 作為樞紐的修身既是修心與修行, 是認識人生意義及生活目的, 追求修養到至善、佛家的無我與道家的天人合一
的境界,這些都是透過修身獲得生命感悟已達到靈性的覺醒。

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先決條件,親子關係的好壞取決於父母的靈性覺醒與有意識的自我成長和改變,中國思想的大學
之道為親子共創的靈性之旅提供一個成長的藍圖路徑,透過親子間有意義情感的靈性互動,讓父母在育兒中彌補與完善自己內
在生命的缺失,體現孩子是父母的祝福的真實性。

王淑英 博士  

中國先秦以前的教育是六歲起, 因稱之為小人所以教《小學》,到了十五歲,童子要變成大人了,開始教《大學》, 就是教成人之學。《大學》教導如何做人, 或是做君子, 幾千年來眾多在古聖先賢身體力行下, 留下諸多寶貴的詮釋, 是中國德性與靈性教育重要經典, 可說是中國的聖經。

《大學》是中國文化中內聖外王之學, 有三綱, 八目;前四目,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內聖),而後三目,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外王) , 修身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

大學之道的前四目, 格物、致知是個人探究一個人的道德信念與認知, 格物是格除心中之惡, 也就是處理榮格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的陰影(Shadow), 致知是致良知”, 是認識我們的真實本性良知,誠意正心是整合內心各種感受與情緒, 誠意是作真實的自己的過程, 正心是讓自己的”心智”回到不受情緒波動的”當下”()的安靜狀態,《大學》中說的「定、靜、安、慮、得」正是具體的次第描述, 作為樞紐的修身既是修心與修行, 是認識人生意義及生活目的, 追求修養到至善、佛家的無我與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些都是透過修身獲得生命感悟已達到靈性的覺醒。

 

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先決條件,親子關係的好壞取決於父母的靈性覺醒與有意識的自我成長和改變,中國思想的大學之道為親子共創的靈性之旅提供一個成長的藍圖路徑,透過親子間有意義情感的靈性互動,讓父母在育兒中彌補與完善自己內在生命的缺失,體現孩子是父母的祝福的真實性。